長年菜料理:挑選秘訣、去苦澀魔法與多樣食譜完整指南
美食探索
作為一個在臺灣廚房打滾多年、真心迷戀各種臺灣味的吃貨,寫「長年菜料理」這個主題簡直太對胃口了!尤其是過年時節,那盤象徵長壽與好兆頭的長年菜,承載了多少家的味道和期待。我懂你想找那種真正實用、能煮出好味道的食譜,而不是冷冰冰的說明。放心,這篇我會用最真實的心得,就像平時跟朋友分享廚房秘訣那樣,慢慢跟你聊,把我試過、調整過、覺得真正厲害的「長年菜料理」做法,仔仔細細、原汁原味地寫出來,保證讓你看完就想衝進廚房動手做!
目錄
嘿,這長年菜啊,真是讓人又愛又怕!

記得小時候圍爐,看到阿嬤端出一大盤深綠油亮的長年菜(就是我們說的芥菜啦!),心裡就開始嘀咕:「唉,又要吃這個苦苦的菜了…」臺灣長輩都說,過年吃長年菜,才能「長命百歲」、「呷乎長長久久」,這好意頭不能不吃,但那苦澀味對小孩子來說,真是個考驗。長大後,特別是開始自己下廚,才真正懂得欣賞長年菜的「美」。它那份獨特的甘苦,其實是種深沉的風味,只要料理得當,苦味會轉化成迷人的回甘,越吃越有滋味。現在反而覺得,年夜飯少了這道經典的長年菜料理,年味好像就淡了一截!你說奇妙不奇妙?
而且啊,長年菜料理的可塑性真的超高!它不只限於過年那鍋長年菜雞湯(雖然那真的很經典)。只要掌握幾個讓它不苦澀的關鍵,長年菜可以炒、可以燜、可以煮湯,變化多端。今天,我就把我這些年來實驗過、家人朋友都按讚的幾道「長年菜料理」,從怎麼挑菜、怎麼處理苦澀味,到詳細的食譜步驟,通通不藏私分享給你。保證讓你重新愛上這古早味的臺灣好菜!真的,好的長年菜料理,絕對值得你花點心思。
挑選長年菜(芥菜)的小眉角

要做出一道成功的長年菜料理,第一步就是挑對菜!別小看這步驟,菜買得好,料理就成功一半。
- 看葉片: 要選葉片翠綠、飽滿有光澤的,不要選那種葉子黃黃、軟趴趴或上面有太多蟲咬洞的。葉柄(菜梗)的部分要粗壯、捏起來硬挺飽水,這樣口感才會脆甜。葉子皺摺多的那種(像包心芥菜),通常用來燉煮比較多,苦味也相對明顯;葉子平滑一點的(像大葉芥菜),炒起來口感更爽脆。
- 摸質地: 整株拿起來,感覺要有點重量,代表水分足。菜梗摸起來結實,不會軟綿綿的。有時候菜販會噴水保濕,稍微甩乾一點再判斷重量感。
- 聞味道: 新鮮的長年菜應該帶有清新的蔬菜味,如果有股怪味或不新鮮的菜味,就別買了。
- 選大小: 過年要煮整株象徵長長久久,當然選大株完整的。但平常想吃,可以選中小型的,比較嫩,苦澀味也較輕。我個人覺得中型的最好用,用途廣。
處理長年菜的關鍵:化解苦澀的魔法

好啦,菜買回來了,接下來就是重頭戲——怎麼讓它不那麼苦?這是很多人對長年菜料理卻步的主因。我試過各種方法,分享幾個最有效、最常用的:
- 汆燙法: 這是最普遍也最保險的做法。
- 燒一大鍋水,水裡加一小匙鹽和幾滴油(幫助保持翠綠)。
- 水滾後,把洗淨、切好的長年菜(特別是粗梗部分)放進去。
- 看到菜葉轉成鮮綠色、菜梗稍微變軟(大約1-2分鐘),馬上撈起來!千萬別煮過頭,會爛掉而且營養流失。
- 撈起後,立刻沖冷水或泡冰水降溫,這步驟超重要!能快速停止加熱,鎖住顏色和脆度,同時也帶走部分苦澀物質。沖完後要把水分儘量瀝乾或輕輕擠乾(別太用力捏爛)。
- 這樣處理過的長年菜,苦味就降低非常多,後續要怎麼料理都方便。
- 鹽醃法: 適合時間比較充裕,或者想做涼拌、快炒的時候。
- 將洗淨切好的長年菜(特別是粗梗部分切小塊或片),灑上適量的鹽(比平常炒菜多一點)。
- 用手輕輕抓揉,讓鹽均勻分佈,你會看到菜慢慢變軟、出水。
- 靜置約 15-30 分鐘。
- 時間到後,用大量的清水把鹽分和苦澀的汁液徹底沖洗掉,至少要洗2-3遍,最後一定要把水分擠乾,不然料理時會狂出水,味道也變淡。
- 這個方法處理過的長年菜,口感會更爽脆,苦味也去得不錯。
我的心得: 汆燙法比較快速穩定,適合新手和趕時間的時候。鹽醃法能讓菜更脆,但步驟多一點,擠水要確實。我自己最常用汆燙法,快速有效。記得,無論哪種方法,處理完的長年菜一定要瀝乾水份,這是炒出鑊氣或煮湯不混濁的關鍵哦!
經典不敗:長年菜雞湯

說到長年菜料理的代表作,絕對非「長年菜雞湯」莫屬!這鍋湯,是無數臺灣家庭除夕夜的壓軸暖胃菜,那股融合了雞肉鮮甜與長年菜甘苦的湯頭,喝下去全身都暖了,也象徵著團圓與長壽。這道湯要煮得好喝,秘訣就在於「讓苦味轉化成甘味」。
- 食譜重點: 燉煮釋放鮮甜,甘苦交融。
- 適合: 年夜飯、冬令進補、想喝碗暖心湯品時。
食材名稱 | 份量 | 備註說明 (小撇步) |
---|---|---|
長年菜 | 1-2 株 (大) | 建議選葉片厚實、莖粗的包心芥菜,耐煮且風味足。洗淨,將葉與粗梗分開,粗梗對剖或切段。務必先汆燙過並擠乾水份! |
土雞腿/雞塊 | 1 隻大雞腿或半雞 | 建議用土雞或仿土雞,肉質較Q甜。剁成適口大小。用肉雞也可,但風味較淡。 |
老薑 | 5-7 片 | 拍扁,去腥增香關鍵! |
米酒 | 2-3 大匙 | 去腥提鮮。 |
水 | 約 2000 ml | 蓋過所有食材。 |
鹽 | 適量 | 最後調味用! |
枸杞 (可選) | 1 小把 | 起鍋前撒入,增加甜味和顏色。 |
紅棗 (可選) | 5-7 顆 | 去籽,增加湯的溫潤甜味。 |
- 處理雞肉: 雞肉塊洗淨。燒一鍋水(份量外),水滾後放入雞肉塊,汆燙約1-2分鐘去血水和雜質,撈起沖洗乾淨。這個步驟能讓湯更清澈。
- 燉煮雞湯底: 取一個夠大的湯鍋(砂鍋更佳),放入處理好的雞肉塊、拍扁的老薑片、米酒。加入足量的冷水(約2000ml,要一次加足,避免中途加水影響風味)。開大火煮滾。
- 轉小火慢燉: 湯滾後,立刻轉小火(保持湯面微滾狀態即可,不要大滾),蓋上鍋蓋,慢燉約 40-50 分鐘。這個過程能將雞肉的鮮味和膠質慢慢釋放到湯裡。中間記得撇掉浮沫,保持湯清。
- 加入長年菜梗: 燉煮約40分鐘後,開啟鍋蓋,先放入長年菜較粗的菜梗部分(因為菜梗需要煮久一點才會軟透入味)。繼續蓋上鍋蓋,用小火再煮約 15 分鐘。
- 加入長年菜葉: 接著放入處理過、瀝乾的長年菜葉子。這時可以試一下菜梗的軟度,喜歡軟一點的可以再煮久些。蓋鍋蓋續煮約 5-8 分鐘,直到菜葉軟化但不過爛。
- 最後調味與點綴: 嚐嚐湯頭!這時才加入適量的鹽調整鹹淡。如果喜歡,可以加入洗淨的枸杞和去籽紅棗再煮個2-3分鐘。熄火。
- 享用: 熱騰騰上桌!雞肉軟嫩,長年菜吸飽了鮮美的雞湯,苦味盡褪,只留下深沉的甘韻。那湯頭,融合了雞的鮮與菜的甘,冬天喝一碗,從胃暖到心。
我的真心話: 這道經典長年菜料理,真的是時間醞釀出的好滋味。燉湯要有耐心,小火慢煨是精華所在。用土雞當然最好,但預算有限的話,選好一點的仿土雞腿也行。重點是長年菜一定要事先處理過(汆燙+擠乾)! 直接生菜丟下去煮,湯容易有苦澀味,菜也會黃掉。鹽一定要最後才加,不然肉質容易變柴。有時候我會多放幾片薑,喝起來更暖身。這湯隔餐再加熱,味道通常更融合,更好喝!
古早味飄香:蝦米燜長年菜

如果你喜歡濃鬱的古早味,這道「蝦米燜長年菜」絕對會讓你一試成主顧!靠著蝦米、香菇的爆香,搭配一點點調味,就能把長年菜的風味提升到另一個層次,鹹香甘鮮,超級下飯。這是我家除了煮湯之外,最常出現的長年菜料理方式之一。
- 食譜重點: 蝦米香菇爆香,鹹香下飯。
- 適合: 家常配菜、便當菜、喜歡濃鬱風味者。
食材名稱 | 份量 | 備註說明 (小撇步) |
---|---|---|
長年菜 | 1 株 (中型) | 洗淨,菜梗斜切片,菜葉切段。務必先汆燙過並擠乾水份! |
蝦米 | 1.5-2 大匙 | 選大一點、乾燥香氣足的。洗淨後用少許米酒或溫水泡軟 (約10分鐘),泡軟後瀝乾,泡的水留著!這是精華! |
乾香菇 | 3-4 朵 (小) | 洗淨,用冷水泡軟 (約20-30分鐘),泡軟後瀝乾切絲,泡的水留著! |
蒜末 | 2-3 瓣 | |
薑末 (可選) | 少許 | 或1-2片薑片 |
豬絞肉 (可選) | 100g | 增加肉香和口感層次。純素者可省略。 |
調味料 | ||
– 醬油 | 1 – 1.5 大匙 | 視醬油鹹度調整 |
– 糖 | 0.5 – 1 小匙 | 提味中和鹹度,不可少! |
– 白胡椒粉 | 少許 | |
– 香油 | 0.5 小匙 | 起鍋前淋 |
油 | 1.5-2 大匙 | |
香菇水 + 蝦米水 | 合計約 80-100ml | 高湯替代品,鮮味來源! |
- 前置工作: 長年菜處理好(汆燙擠乾)。蝦米、香菇分別泡軟、瀝乾(水留著!),蝦米略切碎一點更容易釋放味道,香菇切絲。蒜切末,薑切末或片。豬絞肉用少許醬油、白胡椒粉抓醃一下(可選)。
- 爆香油料: 炒鍋燒熱,放入1.5-2大匙油。油熱後(不用太冒煙),先放入蝦米,用中小火慢慢煸炒,炒到蝦米顏色變深、香氣瘋狂冒出來!接著放入香菇絲,一樣炒出香氣。再放入蒜末、薑末炒香。整個廚房香氣撲鼻就對了!
- 炒香絞肉 (可選): 如果要用豬絞肉,這時把爆香的蝦米香菇先撥到鍋邊,中間放入絞肉,炒到肉散開變白、略帶焦香,再和旁邊的蝦米香菇炒勻。
- 下長年菜翻炒: 轉中大火,把處理好、瀝乾的長年菜(先下菜梗部分)倒入鍋中,快速翻炒均勻,讓菜都沾到鍋底的香氣油脂。炒約1分鐘。
- 加入調味與高湯水: 淋入醬油嗆一下鍋邊,香氣更足。快速翻炒後,加入糖、白胡椒粉。接著倒入預留的香菇水+蝦米水(如果水不夠,可以補一點點熱水,但不要多)。總水量大約到食材的1/3 – 1/2高度就好,我們是要「燜」不是「煮湯」。
- 燜煮入味: 翻炒均勻,讓醬汁水稍微滾起後,蓋上鍋蓋,轉中小火燜煮約 5-8分鐘。中間可以開蓋翻炒一下,確保均勻入味。
- 收汁與完成: 開啟鍋蓋,此時湯汁應該變少,長年菜也呈現油亮軟嫩的狀態。試一下味道,不夠鹹可補一點點醬油或鹽。轉中大火稍微收一下汁(汁不用收乾,留一些拌飯超讚!)。最後淋上香油,快速翻炒幾下即可熄火。
- 盛盤: 連同鍋底濃鬱的湯汁一起盛盤。鹹、香、甘、鮮,超級開胃!
我的心得: 這道蝦米燜長年菜料理,靈魂就是蝦米和香菇!一定要爆炒到香氣十足,整道菜的風味才會飽滿。蝦米水、香菇水千萬別丟,那是天然味精!糖一定要加一點點,平衡醬油的鹹,帶出整體的鮮甜。長年菜事先汆燙過,燜煮時間可以縮短,保持翠綠口感。燜煮的時間取決於你喜歡的口感,喜歡軟爛一點就燜久些。這道菜配白飯、稀飯都絕配,冷掉也好吃。簡單又充滿古早味的長年菜料理,你一定要試試!
甘甜好滋味:破布子炒長年菜
想要一道簡單清爽、帶有自然甘甜味的長年菜料理嗎?「破布子炒長年菜」絕對是你的好選擇!破布子(樹子)本身自帶鹹甘味,和長年菜一起炒,能巧妙地中和菜的微苦,引出深層的甘甜,做法也相對快速。這是我夏天很愛做的一道,清爽不油膩。
- 食譜重點: 破布子鹹甘提味,清爽少負擔。
- 適合: 喜歡清爽口味、快速料理、素食者。
食材名稱 | 份量 | 備註說明 (小撇步) |
---|---|---|
長年菜 | 1 株 (中型) | 洗淨,菜梗斜切片,菜葉切段。務必先汆燙過並擠乾水份! |
破布子 (樹子) | 1.5-2 大匙 | 連同一些湯汁。選購品質好的罐頭破布子,鹹度不一,請先試味。 |
蒜末 | 2-3 瓣 | |
薑末 (可選) | 少許 | 或1-2片薄薑片 |
辣椒 (可選) | 半根 – 1根 | 去籽切絲或圈,增添風味層次。 |
調味料 | ||
– 破布子湯汁 | 1大匙 | 視破布子鹹度調整 |
– 糖 | 0.5 小匙 | 很重要的提味關鍵! |
– 米酒 | 0.5 大匙 | 增香去澀 (可選) |
– 香油 | 0.5 小匙 | 起鍋前淋 |
油 | 1 大匙 |
- 前置工作: 長年菜處理好(汆燙擠乾)。蒜切末、薑切末、辣椒切絲(去籽較不辣)。破布子稍微用筷子夾一下,把過長的蒂頭或粗梗去掉(如果有的話),保留適量湯汁。
- 爆香辛香料: 炒鍋燒熱,放入1大匙油。油熱後,放入蒜末、薑末(如果用薑片也這時下),用中小火炒出香氣。如果喜歡辣,這時放入辣椒絲一起爆香。
- 加入破布子炒香: 將處理好的破布子連同1大匙湯汁倒入鍋中,和辛香料一起拌炒,炒出破布子的香味(約30秒)。
- 下長年菜快炒: 轉中大火,將處理好、瀝乾的長年菜(先下菜梗部分) 全部倒入鍋中。快速翻炒均勻,讓菜都裹上破布子的味道。
- 調味與快炒: 沿鍋邊淋入米酒(可選),快速翻炒讓酒氣蒸發。接著加入糖(非常重要!平衡鹹甘),快速翻炒。這時可以試一下味道,如果覺得不夠鹹,再非常少量地加一點點破布子湯汁或鹽(破布子本身很鹹,加鹽要非常小心!)。
- 炒勻起鍋: 持續用中大火快速翻炒,直到長年菜完全熱透,菜葉軟化但仍保持翠綠(因為事先汆燙過,時間不用太久,約1-2分鐘)。最後淋上香油,快速拌炒兩下即可熄火。
- 盛盤: 裝盤享用。破布子的甘鹹與長年菜的微苦結合得恰到好處,非常爽口開胃!
我的心得: 這道長年菜料理的關鍵在於破布子的品質和糖的用量。買罐頭破布子時,挑選果實顆粒飽滿、湯汁不要太死鹹的比較好。糖的量不能省,它能把破布子的鹹和長年菜的苦,完美轉化成迷人的甘味。因為破布子本身有鹹度,加鹽一定要非常謹慎,甚至不加! 長年菜一定要事先汆燙處理好,才能縮短快炒時間,保持清脆口感和漂亮顏色。這道菜冷熱皆宜,帶便當也很合適,是很清爽無負擔的長年菜料理選擇。
清爽開胃:長年菜涼拌小菜

別以為長年菜只能熱食!事先處理好的長年菜,拿來做涼拌菜也是一絕,爽脆的口感加上酸香開胃的醬汁,非常適合當開胃前菜或是解膩的配菜。這是我在宴客或過年大魚大肉後,最喜歡端出來的一道清爽長年菜料理。
- 食譜重點: 爽脆口感,酸香開胃。
- 適合: 開胃菜、宴客小碟、便當配菜、解膩。
食材名稱 | 份量 | 備註說明 (小撇步) |
---|---|---|
長年菜梗 (主要使用部位) | 1 株的粗梗部分 | 洗淨後,切成細條狀或薄片 (約0.3-0.5cm寬)。務必用鹽醃法處理(加鹽抓醃15分鐘後徹底沖洗擠乾)或用汆燙法(但燙的時間短一點,保持脆度,並立刻沖冰水擠乾)。 |
涼拌醬汁 | ||
– 蒜末 | 2-3 瓣 | |
– 醬油膏 | 1 大匙 | 或淡醬油,鹹度較低 |
– 白醋 或 水果醋 | 1.5 大匙 | 白醋較酸爽,蘋果醋/鳳梨醋較溫和帶甜 |
– 糖 | 1 – 1.5 小匙 | 平衡酸鹼 |
– 香油 | 1 小匙 | |
– 辣油 (可選) | 0.5 – 1 小匙 | 增加風味層次 |
配料 (可選) | ||
– 紅辣椒絲 | 少許 | 裝飾兼提味 |
– 炒香白芝麻 | 0.5 大匙 | 增添香氣 |
- 處理長年菜梗: 專取粗梗部分(葉子留著煮湯或炒),切成均勻的細條或薄片。採用鹽醃法:切好的菜梗放入碗中,撒入比炒菜多一點的鹽,用手抓揉均勻,靜置15分鐘。時間到後,用大量清水反覆沖洗4-5遍,徹底洗掉鹽分和苦澀味。最後用雙手用力擠乾水份(這步超重要!水分多醬汁就稀)。或者用汆燙法:滾水下鍋燙約45秒至1分鐘(視粗細),立刻撈起沖冰水降溫,再徹底擠乾。
- 調製醬汁: 在一個小碗中,混合蒜末、醬油膏、醋、糖、香油,攪拌均勻至糖溶解。喜歡辣的可以加入辣油。嚐一下味道,依據個人口味調整酸、甜、鹹的比例。
- 拌合: 將徹底擠乾水份的長年菜梗條/片放入碗中,淋上調好的醬汁。
- 抓醃入味: 用筷子或手(戴手套)輕輕抓拌均勻,讓每一根菜梗都沾附到醬汁。可以稍微按摩一下幫助入味。
- 冷藏冰鎮 (更入味): 拌勻後,蓋上保鮮膜或放入密封盒,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(甚至一晚更佳)。冰鎮能讓菜梗口感更爽脆,也讓味道充分滲透進去。
- 盛盤: 食用前取出,盛盤。撒上紅辣椒絲(配色)和炒香的白芝麻增添香氣。冰涼、爽脆、酸酸甜甜帶點微鹹甘(來自醬油膏和菜本身的回甘),超級開胃解膩!
我的心得: 重點中的重點就是擠乾水份!菜梗含水量高,不擠乾醬汁會被稀釋,味道就淡了,口感也不脆。鹽醃法處理的菜梗會比汆燙的更脆一點。醬汁的比例可以根據你的醋和醬油膏鹹甜度調整,邊調邊試最準。喜歡蒜味的可以多加點蒜末。這道涼拌長年菜料理,放冰箱可以儲存2-3天,當小菜或便當菜都很適合,方便又好吃!
長年菜料理的儲存妙招

有時候長年菜買多了,或者過年市場休市前囤了貨,怎麼儲存才能延長賞味期?分享幾個我常用的方法:
- 新鮮冷藏:
- 買回來如果暫時不吃,不要洗! 用稍微沾濕的廚房紙巾包裹住根部(如果根部還留著),然後整株放入保鮮袋中,袋口不要完全密封,留一點縫隙透氣。
- 放入冰箱蔬菜保鮮室(通常濕度較高)。
- 這樣大約可以儲存3-5天。但長年菜還是越新鮮吃風味越好。
- 汆燙冷凍法 (最推薦): 這是儲存風味和口感最好的方法。
- 將長年菜洗淨,切成你平常料理需要的大小(整株、切段、梗葉分開皆可)。
- 燒一大鍋滾水,加入少許鹽和幾滴油。
- 將長年菜分批放入滾水中汆燙。菜梗部分燙約1.5-2分鐘,菜葉部分燙約30秒-1分鐘(看到變翠綠即可)。
- 立刻撈起,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冰水盆中急速降溫(這步是保持翠綠和脆度的關鍵!)。
- 完全冷卻後,撈起,用力擠乾多餘的水份(擠得越乾,冷凍後品質越好,不易結大冰晶破壞組織)。
- 將擠乾水份的長年菜分裝成小份量(方便每次取用),放入密封冷凍保鮮袋或保鮮盒中,儘量壓平排出空氣,密封好。
- 標註日期,放入冷凍庫。
- 儲存時間: 冷凍可儲存約 1-2個月。
- 使用方法: 煮湯或燜煮類料理,可以直接從冷凍庫取出,不用解凍,直接加入滾湯或熱鍋中烹調。要做涼拌或快炒,建議先稍微解凍(冷藏或室溫),擠掉解凍出的水分再使用。
長年菜料理 Q & A
這邊整理幾個常被問到的問題,希望能幫到你:
Q:長年菜煮起來苦苦的怎麼辦?是菜不好嗎?
A:別緊張!長年菜(芥菜)本身含有一些天然的苦味物質,這是它的特性,不是菜壞掉。重點在於料理前的「處理」步驟(汆燙或鹽醃)一定要做到位,這是去除大部分苦澀味的關鍵。另外,搭配像雞肉、蝦米、香菇、破布子這類鮮味或甘味的食材一起烹調(煮湯、燜炒),都能有效將苦味轉化成甘味。糖也是很好的平衡角色(像蝦米燜和破布子炒都會加一點)。好的處理和搭配,你會發現那點「苦」其實是層次感的來源,變成回甘了!
Q:家裡沒有砂鍋/大鍋子,可以用電鍋煮長年菜雞湯嗎?
A:當然可以!電鍋是臺灣家庭的好幫手。做法調整如下:
1. 雞肉汆燙洗淨後,放入內鍋中,加入薑片、米酒、足量的冷水(水量大約蓋過雞肉再多一點點,因為電鍋蒸煮水分蒸發較少)。
2. 外鍋放1.5杯-2杯水,蓋上鍋蓋,按下開關燉煮。
3. 開關跳起後,先不要開蓋,燜約10分鐘。接著開啟蓋子,放入處理過、擠乾的長年菜粗梗部分。外鍋再加半杯水,按下開關再煮一次。
4. 開關再跳起後,開啟鍋蓋,放入長年菜葉部分。這時不用再加外鍋水,利用鍋內餘熱和蒸氣,蓋上鍋蓋(電鍋開關不必按下去)燜約5-8分鐘,直到菜葉變軟。
5. 最後開啟鍋蓋,加入鹽和枸杞(可選)調味,攪拌均勻即可。這樣煮出來的湯頭也相當清甜!只是香氣和濃鬱度可能比明火慢燉的稍淡一點點,但方便度滿分。
Q:長年菜葉子都煮爛了,怎麼保持翠綠好看?
A:翠綠的關鍵在於:
1. 火候與時間: 葉子非常不耐煮!無論是煮湯還是快炒,長年菜葉一定要最後放。看到葉子轉成鮮綠色、變軟(通常只需幾十秒到1-2分鐘)就要立刻起鍋或進行下一步(如燜)。
2. 降溫: 如果是做涼拌或需要保持絕對翠綠,汆燙後立刻沖冷水或冰水是絕對必要的步驟!能快速停止加熱,鎖住葉綠素。
3. 事先處理: 汆燙時水裡加點鹽和油,也有助於保持顏色。
4. 避免鍋蓋燜太久: 尤其是快炒或燜煮時,下了葉子後蓋鍋蓋燜的時間要短,且隨時注意狀態。一變軟就開蓋。記住,煮熟了趕快離火,餘溫還會繼續作用一點點。掌握這幾點,你的長年菜料理就能綠油油地上桌了!
希望這些分享,能讓你更有信心地端出美味的長年菜料理!無論是懷唸的年節味道,還是日常的健康美味,這充滿臺灣味的經典好菜,都值得細細品味。動手試試看吧!